近日,新能源车龙头比亚迪公布的半年报业绩,让业内人士“大跌眼镜”。
8月28日,比亚迪发布2021年半年报,在营收同比增长50.22%的同时,利润却大幅下滑,“增收不增利”。
报告期内,比亚迪净利润11.74亿元,同比减少29.41%,其中还有9.57亿元是政府补助,如果去掉这部分收入,比亚迪上半年的净利润在2.17亿元。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.69亿元,同比减少59.76%。
大幅增长和大幅下滑不可避免带来大争议。对继续看好公司的人来说,一家年营收超过千亿元的大公司,依然能做到50%的增长,体现了极好的成长性。对于看重利润指标的人来说,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下滑了近六成,这不是一个理想的数据指标。
对于净利润的下滑,比亚迪在半年报中解释,报告期内,因产品结构变化,公司毛利率下滑;同时,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上涨影响,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。公司毛利率由2020年上半年约18.05%下降至期内约11.13%。
虽然净利润下滑,财务指标不太好看,但比亚迪各个主要业务板块都在快速扩张。
排头的是汽车板块。据半年报,1-6月,公司汽车、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391.6亿元,同比增长22.09%。
有几个好消息。一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,6月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16%,较年初增长接近5%,销量继续领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,并稳居全球前列,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。
二是截至6月,不到一年的时间,“汉”累计销量约9万辆,打破了售价20万以上中国新能源自主品牌轿车的销量天花板,是中国自主品牌向上的标杆性产品。
三是5月,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,成为首个完成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中国品牌。
比亚迪也不掩饰自己的品牌野心。在半年报中写到,新时代背景下,中国汽车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蜕变。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行者和引领者,坚守“技术为王、创新为本”的发展理念,通过精准战略定位和技术创新,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。
接着要说一下刀片电池。半年报称,一月,DM-i超级混动车型“秦 PLUS DM-i”、“宋 PLUS DM-i”和“唐 DM-i”三剑齐发,实现了与同级别燃油车“购置同价”,并凭借超低油耗、静谧平顺、卓越动力的特点,广受市场关注及认可,订单火爆,供不应求。四月,刀片电池继“汉”之后,开始在本集团旗下全系新能源乘用车上搭载,体现比亚迪彻底解决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。
比亚迪称,刀片电池的广泛应用也重塑了行业对磷酸铁锂电池的认知,加速磷酸铁锂电池重回动力电池主流赛道。
在比亚迪的各业务板块中,今年上半年跑得最快的还不是汽车和电池,而是手机部件和组装。1-6月,比亚迪手机部件、组装及其他产品的营业收入增长了84.5%,达到431亿元,超过汽车及汽车相关板块,暂时成为比亚迪的第一大业务。
比亚迪称,凭借多年深耕电子智造的成果,打造行业标杆,提高大客户的市场份额,进一步扩大销售规模至同期历史新高。
值得重视的是,比亚迪在半年报中对该块业务的前景描述中,用了“新一轮爆发式增长”和“长远成长空间”。
比亚迪的其他业务中,“云轨”也有新的突破。据介绍,公司在重庆璧山“云巴”项目已于上半年正式开通。而于深圳下线的巴西巴伊亚“云轨”是全球首列下线的海外版“云轨”车辆,亦是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国际合作的象征。
此外,比亚迪半导体的分拆上市申请,已经于今年6月获得深交所受理,正稳步推进中。
最后提一下比亚迪的研发。今年上半年,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44亿元,超过销售费用(26.5亿元)和管理费用(24亿元)。对照来看,不到4个亿的扣非后净利润,确实只有研发费用的零头了。
有网友说,4个亿的净利润撑不起八千亿元的市值,但是44个亿的研发应该可以!据查,宁德时代上半年研发28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