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前的农村,墙上写着“中国移动家乡卡,一边耕田一边打”,如今却变成了“打工东跑西跑,不如电商淘宝。”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,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行各业,甚至是最传统的产业——农业,也在这场信息革命的潮流中焕发了新的生机。
两个契机
工作是修行者的沃土,也是觉醒的契机。作为一个高学历的新青年,梁煜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了两年,也是由于工作的原因,梁煜接触到了生态农业有机农场,让他看到了有机农场在未来市场的前景,在心里埋下了创业的种子。
皖园农场农场主 梁煜
土地流转是梁煜创业的另一个重要契机,当时肥东县的农村有流转户的土地释出,梁煜瞅准时机,前后一共流转了400亩田地。梁煜的这一行动,不仅将分散或闲置的土地重新组织、集中起来,也为当地贫困户带来了一份收入。
当农场走入市场,散养与集约化碰撞
从失败到成功往往只有一道沟壑,能越过的人凤毛麟角。创业过程中,梁煜也遇到了自己的坎坷。
起步时,梁煜采用的是偏向于传统的销售模式,以批发的形式走入市场,而批发市场往往是重视价格高于品质的,谷物饲养的生态养殖产品只能和普通农产品同价格出售,结果可想而知。“比如我们一只鸡的养殖成本就要接近100块钱,市场上批发价才60块钱,但是我们在批发市场也只能按照市场价出售,所以我们卖一只鸡就亏一只鸡。”这导致他前期亏损了近百万,对当时的梁煜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数目。
人生聪明的态度是: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,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。后来,梁煜渐渐转变了销售模式,将有机农场与农业体验相结合,把农产品销售出去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农业体验的服务,从市场批发转型为网络销售,将客户群体转变为城市中有消费能力且有超前消费意识的个人客户。
“快乐的鸡,下健康的蛋!”这是皖园农场的置顶微博,乍一看让人忍俊不禁,却也体现了梁煜从事生态养殖的务实态度。
从繁复的案牍中抽身,走入农场,汲取清新的空气,收集原生态的鸡蛋,烹饪看得见来源的食材,这样的农业体验服务使得皖园农场口碑载道,拥有了自己的客户群体。“能吃到小时候的味道,吃到食物原本应有的味道。”这是梁煜收到最多的评价。
百亩农场有温度,致富不忘桑梓情
除了村民们口中的“网红新农人”,梁煜还有着另一个身份——合肥市人大代表。从如何发展有机农场和休闲旅游农业,到如何为大学生解决农业创业困难,梁煜的心中不仅有着这一方农场,还装着对家乡发展的关切。
“我作为一个农业代表,我最关注的还是对农村发展,包括一些养老、脱贫的问题,还有现在最关键的是国家在2021年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。”大力发展有机农场和休闲旅游农业,不仅可以让更多人走进农村、接触土地、了解有机农业,还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,拓展农业发展空间,吸引更多青年人返乡、下乡创业就业。
不忘乡情,造福乡梓,除了流转土地,梁煜还与当地农户建立了合作。农户以皖园的标准去养殖,皖园按照高于市场的价格来收购,最终在皖园的平台进行销售,以此为农户带来增收。“每当年底给农户发钱的时候,他们的那种喜悦,在我看来其实是对我的一种包括对我们农场的工作人员,所有人共同努力的肯定。”疫情期间,餐饮业停滞,梁煜还通过线上销售的方式帮助一位养殖户销售滞销鸭1万多只。
作为新农人,梁煜倡导保护土地、保护环境的有机农场理念,推动农业现代化;作为人大代表,梁煜切实履行职责,将扶贫与自身产业结合,从己出发,为乡村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。
“量力而行,尽力而为”。这是梁煜对创业者的忠告,也是梁煜创业几年间经验积累的结晶。梁煜认为,就农场而言,大而粗糙的500亩远不如小而精致的50亩。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,诚信和品质,才是决定企业能否长期生存的唯一可靠基石。